西魯凱群的霧台鄉,目前人口數約有 2700 多人,可以說是魯凱族的大本營。霧台鄉大武村是少數在莫拉克風災中,未被劃定特定區亦未遷村的魯凱部落目前仍是霧台鄉留居原鄉人數最多的部落。,大武部落的起發源神話, 以及部落分合的過程都要霧台鄉其他部落複雜。目前大武村現址原來是遷往三地門鄉的青葉部落(auba)舊址,請看另一篇(沿山公路之旅~青葉(魯凱神話)藝術村+喵bu咖啡) ,日治時期該部落遷移後,大武部落則從更深山的舊部落遷居來此。也就是青葉部落族人已經回不去舊地大武部落了。

_DSC0335

大武部落位於隘寮北溪上游支流喬國拉次溪岸,是由東川部落和小山部落兩個隔河對望,建立在山側斜坡上的聚落所組成。位置隱密獨特,與世隔絕,宛若桃花源秘境。

左邊為小山部落,右上邊為東川部落

_DSC0342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縣竹田鄉是個非常道地的客家村落,二崙村係清康熙年間先民前來屯墾田地,較頭崙村為慢而得名,本村因墾田規模盛大,人文經濟較優,文風鼎盛名人輩出,所以早年二崙即為竹田行政中心,日治時期竹田地區統稱二崙庄 

_DSC0052 

二崙村老街浮雕彩繪

_DSC0103

夥房跟伯公廟則是客家村落最常見的建築物,由於此地開發較晚,沿途仍可見傳統建築,如土角厝、磚瓦房等。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海拔1,300~1,400公尺處的二集團部落,因山區林相完整,氣溫低、霧氣重,雖然藤枝森林遊樂區,在莫拉克風災至今尚未開放,但位在藤枝山區下、距離約4公里路程的二集團部落(高雄市桃園區寶山里),在道路搶通後,已逐漸恢復部落旅遊。幾年來因為通往藤枝18K道路的修繕完成,逐漸成為南部最佳冬日賞櫻、夏日避暑的休憩聖地之一

_DSC0024 

2017年遇到大霧,一路上山能見度只有五公尺,超夢幻但也超恐怖

_DSC0039 

寶山位於高雄市桃源區之最南端,北接六龜區寶來里,南鄰茂林區多納里,東側為台東海端鄉迦拿村及利稻村,西側為六龜區新發里及龍興里。交 通以藤枝林道為主,往西通往六龜,銜接省道台 27 線,往東可銜接石 山林道及出雪山林道。藤枝林 道沿線地層屬於盧山層,多由深灰色至黑色的硬頁岩、板岩和千枚岩和 深灰色的硬砂岩互層所組成。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2016/01/30開幕了,3.5公頃的彩虹花海、霹靂布袋戲3D彩繪稻田,成了春節期間最佳的去處。農業處表示,熱帶農業博覽會從即日起開放到2月29日,時間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免收門票,但區內的800個停車位收取汽車100元、機車50元費用,部分區內遊樂設施則另外收費。

_DSC0001 

_DSC0009

今年的彩稻則與去年的LINE圖樣完全不同,在2公頃的稻田中藉由紫、白、黃、綠四種彩稻顏色種出霹靂布袋戲中的素還真、一頁書兩個主角,每天有32個場次上高台觀賞,號碼牌在9點、11點30分兩個時段發放,每場限定400人,每次15分鐘。(南州鄉~2015屏東國際彩稻藝術節於慈惠醫護專校)

_DSC0014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浦來」是寶來的舊稱,而浦來溪頭社位於荖濃溪與寶來溪分水嶺,原是鄒族人居住的聚落。20世紀初,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森丑之助在這裡發現「浦來溪頭社」遺址,但因沒有確切的地點,這段歷史也隨著時間而被淡忘。(茂林國家風景區網站http://www.maolin-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1189)

_DSC0101 

民國83年,在中研院劉益昌教授的研究調查之後,確認了兩處遺址位置,一個在寶來溫泉山莊後方,另一個則在寶來國中後側台地,可惜是,遺址已因農民墾植土地而有被破壞,現在全被產業道路和果園取代,已看不到任何遺跡。若要完整眺望當年遺址,最佳的地點非浦來溪頭社戰道莫屬。

_DSC0102

寶來竹林產業道路上山不久,即可在路旁看見戰道意象,下圖轉往右邊上小路上有停車場。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禮村位於隘寮北溪上游、魯凱族聖山霧頭山的西北側,是霧台鄉最靠近中央山脈的一側,是台24線海拔最高的魯凱部落,座落於小鬼湖林道出入門戶,長久以來,是這片山林的守護者,海拔約1,200公尺,常年雲霧繚繞,景色迷人,具備濃厚的原住民部落的氛圍。(見到阿禮石碑取右續行,非直走。)

_DSC0132 

魯凱族分為西魯凱(屏東)、東魯凱(台東)、下三社(高雄茂林)。西魯凱阿禮部落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因為位在海拔1200多公尺,山路蜿蜒、雲霧遼繞,而有雲端部落的美名。

小鬼湖林道上的夢幻櫻花隧道

_DSC0125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屏東三地門鄉的達來部落原名為「達瓦達旺」(Tavatavang),其部落的意志也展現在其原意上:「團結、合作、向前看」。這部落是三地門人口最少、遷村最晚的部落,目前僅有不到400人。新達來距離平地車行僅約十分鐘,與外界交通方便、達來教堂是其著名地標,往往吸引台24線過往遊客停下來拍照。

_DSC0237  

2009 年 8 月莫拉克風災重創新達來部落,然而舊部落經風雨試煉仍安好無恙。屏科大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自 2008 年開始,陪伴台 24 線道路終點的阿禮部落,而達來部落可謂是 24 線生態旅遊的前哨站,如果在達來和阿禮部落建立示範,前後呼應,將有機會影響更多位於台 24 線公路旁的原鄉部落,在災後共同以環境永續的方式再出發。

大頭目石碑

_DSC0239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座長達262公尺、距離河床平均15層樓高的「山川琉璃吊橋」,以特殊吊床工法施作,是目前全台最長的吊床式吊橋,琉璃吊橋2015年12月26日下午試營運免費開放。2018年6月19日起遊客入橋後可折返兩個出入口,自吊橋瑪家端(原住民文化園區)入橋者,可由三地門端再次入橋1次,三地門端入橋者,可由瑪家端再次入橋1次。

_DSC0216 

_DSC0014 

琉璃吊橋是連結三地門、瑪家和內埔鄉等三鄉的門戶,原三地門舊吊橋除了扮演商旅、觀光交通重要角色,在日治時期發行的明信片中,就能看見吊橋風光,但舊吊橋八八風災後結構堪慮,在重建會協助下,結合中央、縣府及鄉公所力量,吊橋由紅十字總會出資5300萬援建,周邊引道和裝置藝術經費由重建會出資916萬元、縣府出資350萬元協助,三地門、瑪家鄉公所也各負擔部分經費。

_DSC0019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