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清朝先民剛來到佳冬開墾時,境內遍植笳苳樹,其中,有六棵樹根突出地面,因此將此地稱為「六根」,後改名「笳笨腳」。民國9年,日本人希望此地年年都有好收冬,故又改為「佳冬」。古佳冬因獨有的海港條件,經濟與人口蓬勃一時,蕭、賴、鍾、朱、林、黃、張、羅等客家開墾先民因經商,出現不少盛名世家,在地方興建大宅聚落和富麗堂皇的祠堂,使得佳冬鄉的大宅院比其他客家鄉鎮要多。

蕭家古厝(三級古蹟)是早期佳冬大戶,當時人丁眾多,才人輩出,其宅第所在被喻為上乘龍穴,建築至今還留存有古厝、步月樓、洋樓、碾米廠等,其中古屋和步月樓被列為三級古蹟。

蕭家古屋,面積四千多平方公尺,共有五十多間房間,可容納近百人居住,是全台灣唯一的客家五進大屋古蹟。

蕭宅的大門帶有巴洛克風格,空間佈局是一種回字形的圍籠式格局具防禦功能,見證六堆客家的族群住宅特色。佈局有五進堂屋和四個內埕,左右對稱。宅內第一至四堂有百年以上歷史,第五堂則為日據時期增建。屋頂由前而後逐漸加高,以第四堂最高,登堂入室步步高昇。

庭院由第一落起逐漸減縮,到第四落時巳是一個幾乎全部封閉的空間,使庭院具有隱私感;內部陳設簡單色彩以朱、黑色為主,屋脊全為馬背型,房間門口掛竹簾等……,都是六堆客家住宅的特色,書卷窗、甕窗、八卦門等古拙的雕飾造形,也是佳冬蕭宅的一大特色。蕭家原籍廣東梅縣,十九世來台第一代蕭家祖先蕭達梅(清朝嘉慶年間)渡海來台,以釀酒為業,後來又從商改作染布與米殼業而致富,古屋的廚房中,還可看到昔日釀酒的場地。

客家民宅,向來注重內聚性與防禦性的機能,而蕭宅更是箇中之最,採用雙「回」字型的建築配置,架構出一座完整而封閉的圍攏屋

目前開放的50多個展示空間,包括釀酒屋、染布房、書房、廚房、橫屋、臥室、步月樓等等。

蕭宅是全台少見的客家五堂六院大屋,前有小河,側有城門,氣派非凡,十足顯現當時蕭家的雄厚財勢。

大屋是仿家鄉故局的格局所建造的,延聘唐山師傅建造,建築材料也從大陸船運來台,大宅的新建工程相當緩慢,從二十世蕭清華(清光緒年間)開始建造,二十一世蕭光明時才完成。

位於蕭家古宅南側的步月樓,原本是蕭家的書房兼藏書小閣,至於最外側的圍牆,則連接了佳冬四周密植荊竹叢的防衛缺口,不但地理位置顯要,也是當時蕭家出入的私有城門。清朝割讓台灣後,不願屈服日人統治的六堆客家人,曾經集結成軍,阻擋日軍由枋寮及佳冬海岸登陸,最後,更在這裡發生了六堆史上著名的步月樓戰役。至今,牆壁上還留有許多彈孔,為佳冬地區留下了一頁無法抹滅的歷史見證。


蕭家祖屋管理委員會管理,是屏東縣第一個民營化古蹟,例假日上午九至下午五時開放外界參觀,非假日只提供團體預約,採取收費措施,所得用來維護古宅修繕,參觀必須先預約。

票價:全票50元;兒童半票30元;15人以上團體票40元
預約電話:0932200024蕭先生 ◎住址:佳冬鄉佳冬村溝渚路150號

在客家村落中,常可看到類似寺廟焚燒金紙的爐亭,這是客家人重視紙片、文字得來不易的敬字 亭。佳冬鄉佳冬村、萬建村、昌隆村各存有一座敬字亭,其中位於佳冬村的敬字亭又名聖蹟亭,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位於步月樓外,是寶塔寺建築,第一層供燃燒字紙,第二層供祀倉頡先師、文昌帝君和文魁星君。

古厝旁的蕭家洋樓,建於1930年,日治時期用來作為接待往來頻繁的日軍高層,之後改建為軍官招待所,是全台第一座空心磚洋樓

走進這條冬根路,介於西柵門到蕭家洋樓之間的散步的路徑,宛如進入時光隧道,令人發思古幽情,處處有老屋,客家文彩,以及牆壁彩繪。

佳冬原屬客家六堆中的「左堆」,與美濃「右堆」皆是文風頗盛之地,透過壁畫的創作與客家詩句的置入,強化聚落特色空間元素的連結性,同時以聚落博物館的概念,打造第一條六堆詩人漫步路徑。

在蒼白斑駁的老屋外牆上,彩繪主題包括佳冬的物產、風俗、常民文化精神,或呼應著「詩窗」的意涵,色彩豔麗豐富,吸睛駐足,每幅皆成了最新的旅遊照片背景。

透過自力打造方式導入居民參與及生活空間質感提昇,再藉由藝術家創作壁畫,以及客家詩句置入,突顯客家聚落文化資產特性

佳冬的四個隘門今僅存西隘門(或稱西柵門)與北隘門(或稱北柵門),其中又以西隘門保存最完整,外向立面嵌有仿 乾隆御筆的「褒忠」二字,「褒忠」橫額兩側有對稱圓形銃孔與泥塑蝙蝠圖案,左右柱面題「褒雍粵城,忠著閩邦」,構成一幅完整畫面,傳達客家人昔日保家衛鄉的忠義精神與幸福安居的訴求。

張家商樓(張阿丁宅)過去一直是當地居民生活的重心,是極具代表性的臨街常民文化建築。唯百年張宅因後人疏於管理維護,漸不敵歲月風霜,損壞情況越趨嚴重,八八風災後屋頂甚至出現坍塌。

整修前

2011年詩人醫師曾貴海與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陳賜福及六根村長張振香等人,不忍見傳統建築及在地文化破敗凋零,發起搶救張阿丁宅行動,從募款到取得張宅所有權,再由客委會縣政府及客委會補助740萬元經費修復完成,歷時3年修復完成。

整修後

修復後的張家商樓仍維持原有面貎,古色古香,屋內一角規劃為臨時接待及商品展售區,重現過去商樓的功能。

佳冬張家商樓創建於1910年,曾是六根村最繁華的商店,有「佳冬最美麗的轉角」稱號,位在清朝時期最熱鬧商街交易地帶的冬根路上,是佳冬唯一雙層的傳統紅磚樓房,兼具商用和居住及儲藏功能,商樓販賣水產、甘蔗及雜貨等。

進入參觀,拖鞋上二樓,可看見H鋼骨結構。

樸素典雅

下望中庭

古早磨石

新舊屋頂對照

在張家商樓有位老先生,經由他告知往西邊路走過去有個重新整建的楊家祖堂,與佳興路上的楊氏宗祠是同宗(後面再介紹),先來看看漂亮的伙房。

非常新穎的客家房子,採兩堂式三合院的伙房

客家古早門簾

古井上有飲水思源標語

楊家關西堂號

鑲嵌著浮雕、彩繪

楊氏祖譜

祖堂後方別有洞天

在台17線與佳興路上有個很特別的洗衣場及伯公小廟

同樣在佳興路上的三級古蹟的楊氏宗祠,建於民國八年,是庭園造景最獨特的古宅,因祖先楊雲岫曾任潮陽太守,屋頂以燕尾脊代表官宦後代,祠堂前有全台唯一的「太極兩儀池」,象徵楊家子孫生生不息及遇水則發。

燕尾翹脊的屋頂、鋪紅色地磚的天井、精緻的琉璃剪貼,以及彩繪鑿花的棟頂馬背,充分展現客家工藝之美。

祠堂前有全台唯一的「太極兩儀池」。

至於月洞牆門,則兼具了出入門戶,以及花窗裝飾效果,代表著「柳暗花明」,其上鑲嵌著浮雕、彩繪,及交趾燒等歷史人物像,栩栩如生、極具韻味,值得細細觀賞。

冬根路與佳興路上(西柵門往楊家宗祠)有個六根小公園

導覽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佳冬鄉公所網站http://www.pthg.gov.tw/townjto/CP.aspx?s=1425&cp=1&n=11523

客委會網站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847&ctNode=1922&mp=1914

 

>>>佳冬鄉景點<<<

周邊景點

>>>枋寮鄉<<<

>>>林邊鄉<<<

>>>新埤鄉<<<

>>>崁頂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