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洛鄉是一個屏東客家鄉村,也是客家六堆的"前堆"。居民大多是說著四縣腔的客家人為主,知名歌手彭佳慧和SHE的陳嘉樺(Ella)皆是麟洛人。麟洛車站位於台灣屏東縣麟洛鄉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鐵路車站此站事實上距麟洛市區約2公里,但冠以鄉名。

_DSC0015

車站簡介:
站名:麟洛車站
路線:屏東縣
設站:1941年7月1日
舊名:隘寮溪信號場
舊站改名:1951年5月1日
車站等級:招呼站

_DSC0094 

_DSC0049 

  • 目前為招呼站,僅停靠區間車
  • 由於車站距位於台1線上之鬧區頗遠、列車較少。故麟洛鄉民多利用公路運輸至屏東市(約5公里)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 已於2013年6月25切換為高架路段,高架車站開始營運。

_DSC0013

_DSC0014

本站開放使用一卡通、悠遊卡及icash 2.0付費。

_DSC0053 

2013年6月25日:改為高架車站。

2015年8月23日:高架雙軌電氣化通車。

_DSC0043

_DSC0044

_DSC0045

自強號與莒光號正好在此站交會

_DSC0021

_DSC0026

_DSC0028

_DSC0030

_DSC0037 

工務車

_DSC0059

_DSC0067

_DSC0068

工務車交會舊型自強號

_DSC0069

_DSC0070

_DSC0073

在月台上的裝置藝術:麟洛采風。【 創 作 者 】楊慧如、陳炳丞、李長隆、蔡惠政

_DSC0040

《麟洛采風》將麟洛地區農產(稻米、蓮霧)、文史(敬字亭、八卦碑)與客家人勤勞生活的形象作為創作元素,以作品「水牛」寓意客家人以農為業,晴天時必須外出耕作農事,展現出勤勞、不怕苦的精神。此外,長板凳與客家花布結合,將客家人文與生活元素表現於作品,使來訪的旅客感受濃厚的地方氛圍。

_DSC0041

_DSC0042

_DSC0047 

北上南下各站

_DSC0052

鐵路高架化後設有電梯

_DSC0076 

車站前小型停車場

_DSC0048

綠化草地

_DSC0075  

草地上藏有小人偶

_DSC0085

_DSC0086

「麟洛」源自清朝時候,據云先民在此開墾時,發現有麒麟出現嬉戲的情形,便賦予「麟樂庄」以誌吉祥。日據時代再改名為「麟洛庄」並隸屬長治鄉,民國四十年分鄉後成為「麟洛鄉」。

_DSC0090

_DSC0091

九如國王廟的王爺與麟洛的王爺奶奶

_DSC0088

停車場座椅

_DSC0089

鐵路高架橋下的自行車道,添加了貌似蓮霧造型裝置

_DSC0095

提供座椅

_DSC0010

健身器材

_DSC0009

兒童設施

_DSC0003

龍龜,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背負河圖洛書,揭顯天地之數,物物一太極,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世。龍龜亦稱"贔屓"(bì xì)、"霸下"。明楊慎《升庵外集》有云:"傳說龍生九子,龍不成龍各有所好: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由於"贔屓"頭為龍,身為龜,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龍龜"。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geomantic/4pre3.html

_DSC0002

車站前設有麟洛導覽圖

_DSC0092


檢視較大的地圖 

田心洋樓(田心潁川堂陳屋樓屋)是田心陳屋祖先陳氏第22世子孫陳細生時所建。

_DSC0117

田心村陳屋夥房內有五連棟的樓屋,樓屋為土磚造二樓,其柱子為磚造,一樓至二樓樓梯用水泥磚塊造,上下地板都用木板,有的地板已改造,房間門用檜木製,建造保存至今,五連棟樓屋二樓中堂上面書寫永安居,裡面奉祀關公及阿彌陀佛。

_DSC0114

創建年代 日明治9年
西元年 1934年
建築體現狀與使用情形 夥房建築物、現在還算保存完整、做為倉庫使用

客委會網站(https://archives.hakka.gov.tw/category_detail.php?id=TA0909000362)

_DSC0115

一樓至二樓樓梯用水泥磚塊造,上下地板都用木板

_DSC0113

上到二樓的亮點竟然是瓜

_DSC0120

二樓的瓜長大了

_DSC0121

_DSC0122

奉祀關公及阿彌陀佛

_DSC0123

田心洋樓只剩後方有一處入口,對面住了三戶人家,牆上掛了三個門牌。

_DSC0112


檢視較大的地圖 

麟洛第一棟樓房-保安磚樓,建於70多年前,整棟樓全以紅磚砌成,數十年來歷經地震及風雨的考驗,不但不倒,且沒有龜裂或傾斜,建築技術令人讚佩。 這棟3層樓房現仍保存在田中村延和街,建於民國16年,是富商謝保安所建,人稱保安磚樓

_DSC0103

磚樓上「長發號、謙和處世」石字,至今清晰可辨,木質樓門都還完好,上有精美的雕花。窗戶原本有鐵柱鑲住,後來因日本人搜刮鐵器去做槍炮,鐵柱全被破壞拿走,至今還可看到破壞的殘鐵。 

_DSC0104

這棟建築最大的特色是全以紅磚砌成,一塊塊紅磚堆砌而上,但與現今技術不同,現今是一塊塊長方形紅磚往上砌成,它則是一排長方形紅磚,一排長方形紅磚切成兩塊正方形小磚,如此一排一排往上砌。這種方式較費工,因要把一塊塊長方形紅磚再切成兩半。它也不是用水泥黏合,而是用很多種物質混合在一起作為黏劑。 

_DSC0105

_DSC0106

_DSC0107

遠看這棟獨特的紅磚樓,相當漂亮,拱形的窗戶,古色古香,因被週圍的房屋包住,很少人注意到,加上又棄置不用,沒有人清掃管理,十分可惜。 

_DSC0108

德成商號:屏東縣麟洛鄉田中村延和街1號

_DSC0099

德盛商行斜對面寶樹堂,寶樹堂】現在謝姓的祠堂堂號基本上都是用寶樹堂,凡是用這一堂號的均是謝家。有關寶樹堂的來歷請參考謝氏堂號【寶樹堂】 福建福州 謝賢昇(宗族文化與謝氏研究)http://www.xie-b-c.com/about2.asp?sn=154

_DSC0097

德盛商行對面的福德宮與安潤祠

_DSC0101

福德宮對面的巷子進去可到達保安磚樓

_DSC0102

田中村下竹架『慈海宮』始建於民國五十四年,於民國七十九年重建訖今,俸祀 觀音菩薩。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坐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地址: 屏東縣麟洛鄉田中村延和街長春巷43號
電話: 087229576
主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
創立年代 (西元年): 1965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民國54年( 1965 )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7月)
  • 民國54年( 1965 )(曾彩金總編纂,《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宗教與禮俗篇)》,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2001。)
建立沿革:

觀世音菩薩原由謝家奉祀,後由下竹架居民集資興建,今廟貌為民國八十二年(1993)建完成。

_DSC0110


檢視較大的地圖 

鄭成功廟始建於民國二十三年,經歷次修建始有今日之規模。(根據謝進炎、何世忠兩位先生編鄭成功傳奇性的一生資料顯示屏東縣俸祀鄭成功之廟宇僅三處 ) 另于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創設圖書館,提倡本鄉讀書風氣。又屏東縣歷屆縣運之聖火大都由此點燃後傳遞。鄭成功廟為鼓鄉民努力向學於每年鄭成功誕辰紀念的均辦理祭典並頒發當年度考取大學院校學子獎狀及獎金。(麟洛鄉公所http://www.pthg.gov.tw/townllt/cp.aspx?n=FFB7B343CAFDA84B )

_DSC0033

廟前有牌樓上寫「開臺聖王」。屋脊為假四垂頂,正脊上有剪黏雙龍戲馬,脊堵內裝飾華麗,上層為花鳥、下層為四獸(虎豹獅象),垂脊上有捲草裝飾。

_DSC0035

創建年代 日昭和12年
西元年 1937年
興修記錄 改建過兩次,第一次在民國55年,並重新塑造神像舉行開光點眼。
第二次在民國79年請傅福秀先生,遵照原樣負責整修而成的。
建築體現狀與使用情形 良好。是麟洛鄉鄉民,祭祀祈福信仰中心,除了年節祭典,平常村人每日必到廟宇焚香祭祀,平日村人也會到此作交流、休憩之所。
建築風格 為二進式二殿二廊二廂房。

客委會網站https://archives.hakka.gov.tw/category_detail.php?id=TA0909000300

_DSC0045 

前殿前方有天公爐,為三腳鼎上為六角型鐵製天公爐。前埕二樓上各設有鐘、鼓樓,早晚五時整會敲響。

_DSC0046 

2019年中秋晚會於鄭成功廟前

吳勇濱,本名吳宥瑨, 桃園市客家人,台灣歌手。2008年參加中視第四屆《超級星光大道》,獲得第十名。2011年以台語專輯《愛唱歌的人》入圍第22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

林良歡 Lin liang-huan(1984年11月4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新園鄉人,台灣台語女歌手。林良歡於2003年參加八大電視亞洲新人歌唱大賽,獲得第1屆年度總決賽第2名,之後加盟為豪記唱片公司歌手。林良歡業餘在夜市擺攤賣衣服。

張文綺(1991年5月3日-),出生於臺灣高雄市,台灣女歌手、藝人,曾參與中視第1屆《超級星光大道》及第3屆《超級星光大道》,後轉戰民視《明日之星Super Star》頗受觀眾喜愛而被票選為該節目五大人氣王之一。

鄭成功廟前後有兩家知名麵攤,大約介紹一下

鄭成功廟前榕樹下客家粄條店風味道地,老闆娘林銘蘭20多年的手藝吸引許多政商名流光顧知名藝人團體S.H.E的ELLA是麟洛鄉人,3位藝人若到麟洛,也會來品嚐老闆娘的手藝,電影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因為妻子是麟洛鄉人,魏導也成了榕樹下面帕粄店的客人。

地址在麟洛鄉麟蹄村成功路延平巷85號,電話7231946。

鄭成功廟後方的黃屋夥房麵店,黃屋夥房一個三合院的格局,路旁的鐵皮屋就是麵攤位置,而且有招牌,不算難找。

地址:屏東縣麟洛鄉成功路176號      電話:08-7221212        營業時間:06:00~14:00

_DSC0064 


檢視較大的地圖 

成功路街景,正巧客家電視台節目﹝客家人有名堂﹞正在拍攝

客家人有名堂》是由客家電視台行腳節目,由鐘昀呈主持,邀請客家藝人以「名人返鄉」的形式介紹各姓氏典故、堂號以及藝人的人生故事。

此次由麟洛人(客家電視新聞主播)吳奕蓉小姐帶路尋找王爺奶奶的家

_DSC0063 

鄭成功道路對面正是王爺奶奶家的入口

_DSC0047

_DSC0049

相傳九如三山國王廟裡祀奉的大王爺,200多年前清嘉慶年間與麟洛鄉的民女徐秀桃成婚,讓九如、麟洛兩地居民結成母舅關係,促成全台獨有的「王爺奶回娘家」宗教盛事,也代表閩客族群和解、共存共榮的意義。

 

_DSC0050

「王爺奶奶回娘家」 台灣唯一跨越閩客宗教文化季

王爺奶奶與大王爺農曆初二迎回麟洛鄉後,期間兩鄉都有遶境祈福活動,為地方消災解厄,正月十四日將再迎回九如三山國王廟,元宵節當天廟方將舉辦王爺奶奶祝壽大典,整個文化季的重頭戲是正月十六日王爺奶奶「巡男孫丁(燈)」,以庇佑鄉內男丁平安長大。

_DSC0051

_DSC0052

拍攝團隊來到王爺奶奶定情處

_DSC0056

傳說麟洛莊的客家女徐氏,在溪邊洗衣時遇到此廟三山國王出巡遶境,望見一名騎白馬、相貌卷美的男子經過,心生愛慕,隨後撿到內有金釵的木盒,不久便去世,被人們認為是三山國王中的大王爺娶她為妻,將她稱為「王爺奶奶」來祭拜。

_DSC0060

_DSC0061

現今的水溝已不能洗衣服囉!!

_DSC0062 

拍攝團隊來到麟洛徐粄家

_DSC0001

六堆客家米食堅持傳統客家口味,糕點米食全是遵照古法手工製作,30年餘年以來徐世英、李玉英夫婦每天凌晨四點就得起床開工,開始一連串的客家米食製作,舉凡芋粄、油飯、南瓜糕、龜粄…等;各種客家米食,在這邊都可以找的到。

_DSC0002

        徐板家

電話:08-7221830

地址:屏東縣麟洛鄉中正路170之1號

_DSC0003

龜粄

_DSC0004

米是客家人的主食,除了煮成米飯食用,還能做成各式各樣的點心及粄食

_DSC0008

左起客家一哥小鐘、女主播吳奕蓉、老闆娘、導演

_DSC0010

_DSC0011

台灣客家由原鄉不斷遷徙下,衍生出攜帶方便的各式客家「粄」,它滋養著鄉親的口腹,常能喚起客家人的味蕾。

_DSC0025

甜竽粄

_DSC0026

鼠麴草學名Gnaphalium affine)是菊科鼠麴草屬的一種植物,又名清明草佛耳草母子草等。 可用於製作草仔粿草餅客家人製作白頭公粄的原料

_DSC0027

白頭公粄

_DSC0028

南瓜糕

_DSC0029

敬神的新丁粄,頂端只是一個染了紅色,不壓花紋,像小饅頭的熟米糰。一般不包餡,形狀要像乳房,奶頭要特別突出,祭拜神明,賜奶豐足。所以有添丁賜福、分享喜悅的象徵意義。

_DSC0030

鹹竽粄

芋粄每年農曆八月中秋節前後,是芋頭收成的季節,早期客家人視為豐收與團圓的象徵。於是會將含有大量澱粉的芋頭當作食材,放進日常食用的粄裡做成芋粄,用來敬神或拜祖先。

_DSC0032 

小鐘哥對這味比較有興趣的樣子,小鐘哥說特別喜歡這張照片,徐粄家在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也設有攤位(內埔鄉~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

_DSC0016 

暗夜新聞現任主播:吳奕蓉

客家新聞雜誌製作人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271428528

出生地:屏東縣麟洛鄉

因為母親開了一家自助餐廳,從小同學就叫她「便當西施」。曾獲2008年、2009年客家新聞獎電視類新聞播報獎,「台灣情客家水」系列報導、「台灣日光燈關廠事件」、「悠然見閩客」系列報導、「聚焦西馬」系列報導、「璞玉,誰的玉?」、「他山之石—前進愛爾蘭」系列報導,均曾獲客家新聞獎電視類新聞採訪報導獎。「悠然見閩客」系列報導並曾獲2009年兩岸新聞報導獎電視新聞報導獎。另外「走出家暴陰影-劉丁妹」系列報導獲得內政部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及兒少保護事件優質新聞獎電視新聞類優質新聞獎、教育部創造性別平等文化年度媒體作品評選電子影音媒體組銅質獎。 

_DSC0007 

從飲食相關諺語可看出客家精神,例如有

()勤儉持家的埋頭苦幹精神,由諺語可知:血汗錢,食得甜;不義錢,難過年芹菜勤勤懇懇,大菜(大白菜)大發大富平時省一口,缺食頂一斗省食餐餐飽,省著日日新少食多香氣,多食無味緒冬食蘿蔔夏食薑,無勞醫師開藥方

 ()務實敬業的性格,如俗諺有云拜年拜年,拜到灶前」、「千跪萬拜一爐香,不如生前一碗湯」、「還生食四兩,當過死了祭豬羊

客家飲食精神:重視實際、崇尚自然、物盡其用、就地取材等特性。

_DSC0020 

彭佳慧英語:Julia Peng,1972年4月20日),祖籍廣東梅縣出生屏東麟洛鄉客家人,台灣女歌手、作曲人及舞台劇演員。其妹彭佳霓為台灣客家電視台《客家新樂園 Hot Music》主持人,與音樂人謝宇威搭擋主持。 (維基百科)

陳嘉樺(1981年6月18日藝名Ella,為臺灣知名女藝人女子演唱團體S.H.E組合成員,出生於屏東縣麟洛鄉之客家人 (維基百科)

《客家人有名堂》EP49:客家新聞主播--吳奕蓉

 

彭佳霓表演影片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麟洛鄉<<<

周邊景點

>>>內埔鄉<<<

>>>竹田鄉<<<

>>>長治鄉<<<

>>>屏東市<<<

 

 

arrow
arrow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