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三地門鄉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德文」的排灣族語是「Tjukuvulj」,原意是多葦草的草原, 百年前就成為咖啡的故鄉,如今是紅藜的領地, 部落這幾年飽受無情風雨的摧殘,族人靠著當年墾種的精神,回到部落重建,德文位在隘寮北溪上游,東可見霧頭山及大姆姆山,更是眺望鄰近霧台鄉大武、佳暮等村落的絕佳觀景位置,全年平均溫度24度,氣候清爽怡人,山林間長滿櫻、 李、梅、桃,日治時期(1914年)建設德文高等校(六年教育),並設農業試驗場,德文一度成為地區的文教中心。

德萊公園廣場

_DSC0020 

_DSC0023 

晴天高 青山重 乘風瞬息萬里雲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油桐有二種,按《台中縣志˙土地志》中記載:「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和千年桐兩種(Aleurites montans wils.),種子榨出之油,即為桐油。」,由大陸引進栽種,目的取其種子榨油,是為良好的乾性油,主要用於塗料與油漆工業,供製造肥皂,亦供醫藥之用,用途非常廣泛。

_DSC0296 

三地門地磨兒藝術公園算是屏東地區非常親民的賞桐花景點

_DSC0106  

我寧願, 一場醉, 依稀笑語夢中見。 缘未了, 花未謝, 彷佛昔日在眼前。
愛無悔, 情無怨, 為何倩影卻成煙。今生牽絆, 還在心頭缠绵。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賽嘉部落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賽嘉村。東倚中央山脈、西望屏東平原、北鄰茂林、六龜,南接霧台、三地門,沙卡蘭溪與隘寮溪分別從南北兩側蜿蜒而過,風光瑰麗截至民國104年月2月份止,賽嘉村現住戶數224戶,其中男性456人,女性420人。人口數僅次於三地村,在三地門鄉內排名第二。位於各溪流山麓出口的台地群,主要為舊時的山麓沖積扇經地殼抬升作用與山崖崩積作用後所形成,賽嘉社區同樣也是位於隘寮溪北岸的台地上。

_DSC0216 

賽嘉社區屬排灣族社區,因此具備發展原住民社區巡禮與生活體驗的條件。每年8月15日還是都會照例舉辦收穫祭(Masarut),其本意是感謝神靈的眷顧,給神過年之意,並做為一個年度的終止或開始的分界。社區的中央廣場位於台地的鞍部位置,社區內道路皆以廣場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因此本廣場自然就成為社區居民集會、交誼與消費的場所。

_DSC0132

聚落西北側有社區活動中心、協會辦公室(於活動中心二樓)、風雨球場與瞭望廣場,活動中心與中央廣場間的道路間則舖設有一條石板路。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三地門鄉的達來部落原名為「達瓦達旺」(Tavatavang),其部落的意志也展現在其原意上:「團結、合作、向前看」。這部落是三地門人口最少、遷村最晚的部落,目前僅有不到400人。新達來距離平地車行僅約十分鐘,與外界交通方便、達來教堂是其著名地標,往往吸引台24線過往遊客停下來拍照。

_DSC0237  

2009 年 8 月莫拉克風災重創新達來部落,然而舊部落經風雨試煉仍安好無恙。屏科大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自 2008 年開始,陪伴台 24 線道路終點的阿禮部落,而達來部落可謂是 24 線生態旅遊的前哨站,如果在達來和阿禮部落建立示範,前後呼應,將有機會影響更多位於台 24 線公路旁的原鄉部落,在災後共同以環境永續的方式再出發。

大頭目石碑

_DSC0239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位於三地門鄉的安坡部落【Djineljepan】由排灣族拉瓦爾族系後裔所形成的小型部落。為一袖珍型排灣族部落。安坡村位於隘寮溪支流大坑溪右岸,北與青山部落相鄰,南接馬兒部落,西瞰高樹平原,東依美人山,居潮州斷層山路。海拔120餘公尺。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_DSC0242

安坡部落的族人,早期是從大社部落遷移到安坡這個美麗的地方,建立起新的部落。

_DSC0105

 他們的祖先一百多年前,從對面的山頭大社村遷移至此,到了日據時代大約有六十多戶聚集,當時的日本警察即為村落取名為「安伯加」,直到光復後才改名為安坡村。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葉部落座落於三地門鄉的西北角,西與高樹鄉為鄰,北與高雄市茂林區為界,循著沿山公路(185縣道)往龍母拜山方向(屏2線),抵達海拔150公尺台地上的青葉部落,是三地門鄉十個部落唯一的魯凱族人部落,民國98年,青葉村獲頒建築園冶獎,被譽為臺灣最美的部落

左為185號沿山公路,右為入村主幹道

_DSC0122 

入村裝置藝術

_DSC0123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縣道185沿山公路的口社部落,行政區域屬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舊名莎卡蘭(sagaran),是從莎卡蘭溪上游的大社分出來,從前大社達瓦蘭部落有兩個獵人 sapantje與salatiliman出外打獵,到了一個地方後(口社舊部落,名為高媽安kauma'an),隨行的獵狗不肯離開,獵人於是定居在那 裡,一些大社的居民也遷移到此,獵人sapantje回去請大社頭目的四子sa'adiu到新聚落當頭目,於是新的部落形成,就叫做「莎卡蘭」。(三地門鄉~德文部落觀望山古道(三角點+櫻花園)+大社部落 )

緊鄰莎卡蘭溪的口社社區,是一個排灣族部落。傳統排灣族以狩獵與坡地燒墾為主要生計方式,主要作物有山芋 (vasa),小米、紅藜、地瓜等糧食作物。日據時期,莎卡蘭部落在遷移到莎卡蘭溪下游時,日人在部落修築水圳,引莎卡蘭溪灌溉屏北泰山、高樹、廣福一帶 農田,並且推行山地水田耕作,這裡因而成為沿山部落最早開始水稻種植的區域。

莎卡蘭溪匯入隘寮溪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村內的海神宮,就在青山村以東約二公里的沙漠溪谷中,由於尾寮山麓的沙漠溪經過長期的切割、沖刷等的作用,使得居於其中的海神宮, 形成了深壑、峭壁及水潭等峽谷地形,再加上著名的海神、文莉瀑布和黛娥娜神池,以及百年的茄冬大神木,讓海神宮成為台灣溯溪的勝地。但因莫拉克颱風破壞,目前的戲水區集中在大停車場流域(要收費)

_DSC0132 

海神宮雖以「宮」為名,但非廟宇,而是因古老的排灣傳說而得名。據傳黛娥娜神池, 古稱為達勞霧洞深潭,在古時有位仙女每天都會潭中沐浴,而仙女的美麗讓深居於海底的海神,不惜以海水淹沒大地,使祂藉以乘浪前往該處,一賭仙女的風采,也因此觸怒了山神,於是山神向太陽神卡拉魯斯請求,以炙熱的陽光將海水蒸發,才迫使海神退回海中,至此之後,海神再也不敢覬覦仙女的美貌而引發海水淹沒大地,而達勞霧洞深潭也再度恢復平靜清澈,所以才稱此地為「海神宮」。沙漠溪路邊的飛瀑

_DSC0114

_DSC0116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水沖瀑布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馬兒村,安坡溪主流上的一道5米飛瀑,在馬兒部落經詢問從馬兒部落前往瀑布較危險不易到達,改由往安坡部落的路上轉小產業道路較好走。

_DSC0062 

沿山公路185→屏7號道、過安坡橋續行不遠處,在安坡二號橋前可見馬路右側有一塊安坡村標誌的巨石,刻劃有雙百步蛇圖騰"歡­迎蒞臨安坡"在此右轉後會遇上一叉路,須往右行小產業道路

_DSC0102 

_DSC0100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津瀑布,當地人稱它為「大烏瀑布」或「尾寮瀑布」,也有人叫它「新豐瀑布」。

瀑布共有五層, 第 一、二層的路線較大眾化, 已建置有完善的步道,而濃密樹蔭有如天然的陽傘,讓這裡顯得清涼幽靜,常吸引許多遊客。瀑布高約20公尺,呈現90度,如白綢般從山崖垂掛而下,水量雖不 大,但也別有一番娟秀的味道

大津瀑布不僅是清涼消暑的天地,還是個處處充滿健康因子的地方。 若沿著瀑布區的登山步道繼續前行,會抵達一座觀景涼亭,該處擁有登高望遠的優勢,不僅從涼亭內即能觀賞到大津瀑布的全景,還能遠眺山腳下的田野風光及溪畔美景,更覺愜意閒靜。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賽嘉航空運動公園為多功能性的綜合遊憩樂園。因受中央山脈屏障作用,形成穩定的上升氣流,空域有16公里寬,飛行高度可達1000公尺,活動空間寬廣,飛行視野遼闊,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全國最優秀的滑翔翼、飛行傘、輕航機活動場地,更是國內第一座的航空公園。

跟著載愛好者上山的車~來到了山上跳傘平台!!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