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鹿溪瀑布群源於北大武山西北麓,為隘寮溪支流所形成,其中接近源頭的瀑布,以排灣族­首位大頭目之名「撒拉王」命名,後來更名為現在的沙拉灣瀑布(又名太古拉筏斯瀑布、撤拉望瀑布、撤拉瓦瀑布、撒拉灣瀑布、瑪拉灣瀑布。)。

_DSC0134

射鹿溪瀑布群因山高落差大,每座瀑布有如千軍萬馬般的雄偉,並位於深山人煙罕至,保持著天然潔淨之美,確實令人驚豔。

_DSC0111

上圖為凸大腦瀑布,下圖為大貼壁瀑布,合稱千尺瀑布群,排灣語稱dadipi瀑布,瀑布細長,如涓涓細流向下奔馳近一千公尺。從北大武山與旗鹽主山間垂下的白練。

_DSC0167

從瑪家鄉北葉村轉屏35線(瑪家道路)往瑪家村方向前行

_DSC0005

屏35線(右)必經禮納里永久屋沿山公路之旅~北葉國小/禮納里/涼山瀑布 ,道路蜿蜒曲折,沿途可俯瞰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隘寮溪、環流丘地形、橋樑、以及壯麗山脈、觀景涼亭、瀑布群、大崩壁、石板屋

_DSC0013

隘寮溪

_DSC0006

遠眺對岸三地門鄉的合家歡餐廳

_DSC0007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_DSC0194

白色屋頂為歌舞表演場

_DSC0195

遠眺對岸三地門鄉的地磨兒部落(起霧了)

_DSC0198

屏35線9.4K處的路旁小瀑布

_DSC0038

_DSC0036

水潭

_DSC0026

橋下水道展望往下游

_DSC0027

石頭非常濕滑

_DSC0028

橋上俯瞰下游

_DSC0041

橋上遠眺對岸

_DSC0042

屏35線9.9K觀景涼亭

_DSC0193

二樓可展望隘寮溪(因起霧視線不良)
_DSC0191  

屏35線10.5K處,到達瑪家村,取右線,瑪家村(Makazayazaya)位於台灣屏東縣瑪家鄉的村里行政區劃之一。面積約7.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則有380餘人,瑪家村均為排灣族,詳分則有馬卡扎亞扎亞、排依路絲及他拉巴共等三部落,1950年代起,該三部落即合劃為該村。因風災影響大都搬到禮納里永久屋。

_DSC0184

入村口旁的涼亭

_DSC0185

瑪家歡迎牌

_DSC0186

導覽圖

_DSC0187

遇三叉路取左線

_DSC0039

屏35線12.5K處的瀑布(過了豐水期)

_DSC0055

非常濕滑。

_DSC0050

橋下水道

_DSC0047

屏35線15K途中隱藏了一個小瀑布

_DSC0059

小谷地

_DSC0060

小飛瀑

_DSC0062

非常冰涼

_DSC0061

屏35線15K附近的新建橋樑

_DSC0066 

崩塌痕跡

_DSC0067

小飛瀑前道路較寬廣,不少山友在此泡茶露營,真是太超過。

_DSC0068 

霧氣瀰漫

_DSC0071

_DSC0072 

經過大崩壁路段(沒停留拍照)來到屏35線18.2K處的舊筏灣部落,人口曾達一百多戶,日治時期曾被日人強迫射鹿及高燕兩部落的人搬遷到筏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再度將三部落的人遷村到現今北葉、瑪家及筏灣村,原來的筏灣部落也改名為舊筏灣。

_DSC0079

舊筏灣部落,又稱為舊排灣(SE-KA-PAIWAN),海拔約850公尺

_DSC0074

舊筏灣部落依山勢建造,隔著隘寮南溪與其他的部落相望,而雲深之處則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

_DSC0077

↓北大武山登山入口,但因主道損壞而關閉。

_DSC0078 

_DSC0085

舊筏灣部落石板屋入口階梯,介紹請看( 瑪家鄉~舊筏灣石板屋部落+巴格達外Pakedavai餐廳+丁爸花媽彩虹水管營地 )。

_DSC0086

誰家的水塔破掉了

_DSC0087

屏35道路壁畫

_DSC0088

 

國道三號(南二高)從長治交流道下轉台24線,往「水門」方向前進,經縣道185線至「北葉」,經鄉道屏35線,「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大門前循叉路右轉,往「瑪家村」,繼續往「舊筏灣部落」前進,即可到達。

_DSC0083

由舊筏灣部落道路左迴轉,一路是下坡山路。

_DSC0090 

103年1月完工的「朝聖橋」,機車在此停車,汽車須在上面路段有塊腹地可停幾台。

_DSC0181 0

切勿過橋下坡,因為坡陡且土質鬆軟,保證下得去,上不來。常發生車輛下去後上不來的社會新聞。檔車或是單車應該可以,最好用步行前往。

_DSC0096 

在橋上展望上游崩塌地

_DSC0094

展望下游碎石滿地

_DSC0095

崎嶇山路

_DSC0099

崩塌路段

_DSC0100

崩落山谷

_DSC0101 

遠處隱約可見從天而降的飛瀑

_DSC0103

從山間飛奔而下的凸大腦瀑布

_DSC0104 

路上有個小木頭可坐,回程時在此休息喘口氣。

任武林誰領風騷我卻 只為妳折腰

過荒村野橋 尋世外古道

遠離人間塵囂 柳絮飄執子之手逍遙

_DSC0105

凸大腦瀑布越來越清晰,凸大腦瀑布:或稱「排風瀑布」,位於沙拉灣瀑布旁支流上游處,瀑水源於北大武山西北山麓,為一多階連瀑,落差達250公尺。於舊筏灣遠眺,如一條白練垂掛於兩山之間,相當壯觀(維基百科)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_DSC0107

_DSC0108

見到還我山河石碑,表示瀑布近了

狼煙烽火何時休
成王敗寇盡東流

_DSC0110 

遇叉路取左下切瀑布水潭,直行可到達瀑布頂上游,因為上來累翻了把行囊丟路口休息

_DSC0162

下切入口不明顯,若不是發現有拉繩,我可能會錯過。

_DSC0161

急降坡下切溪谷,高度由約800公尺下降至550公尺,不是全程都有繩子可拉,自備登山杖,登山鞋(防滑鞋),棉手套。

_DSC0112

中途展望瀑頂

_DSC0113

射鹿溪瀑布群怎細分呢?從山頂而下的為凸大腦瀑布,凸大腦瀑布下游為大貼壁瀑布,合稱千尺瀑布群注入射鹿溪後,射鹿溪主流的為沙拉灣瀑布群。

_DSC0115

沙拉灣瀑布的水潭

_DSC0116 

沙拉灣瀑布(太古拉筏斯瀑布)(daigulavas)

_DSC0121

瀑頂

_DSC0119

_DSC0121

下切石壁上的枯樹擋道

_DSC0122

穿過枯樹,在下切石崖

_DSC0123

這次沒到潭邊了,在石崖上斜坡,欣賞沙拉灣瀑布。

_DSC0124

沙拉灣瀑布:又名「太古拉筏斯瀑布」,是以排灣族第一位大頭目的名字「撒拉王」命名,後來更名為現在的沙拉灣瀑布。沙拉灣瀑布高約40公 尺,下方沖激形成一既廣且深的瀑潭。

_DSC0125

瀑布位於舊筏灣部落的東南方,步行40分鐘的距離,交通現況不便導致遊客不多,但也因此而保存了原始的面貌。除了幽靜,還添了一股神秘氣息(維基百科)

_DSC0129

進入11月份水量變小了點,豐水期更壯觀。

_DSC0141

這地形像似一座表演場,斜坡石壁是觀眾席,聆聽著大自然的樂章,觀賞著瀑布舞動身影

_DSC0131

深潭潭水夏季時十分冰冷,曾有遊客貿然游向瀑布,造成心臟休克,四肢抽筋不幸死亡。瀑布下的深潭,越藍越深,瀑布水流下衝力道強大,會產生漩渦,一旦被漩渦捲入必死無疑,請勿靠近。

_DSC0139

_DSC0153

瀑頂

_DSC0152

另一旁的瀑布,與下游的小瀑布皆屬沙拉灣瀑布群。沒下去沙丘,無法近觀。

_DSC0144

_DSC0136

也許近看感覺會不一樣。

_DSC0156

注入射鹿溪

_DSC0147

往下游形成的小瀑布階稱為沙拉灣瀑布群

_DSC0132

_DSC0158

湛藍的射鹿溪水潭

_DSC0138

射鹿溪下游最後可到獅王瀑布注入隘寮南溪,獅王瀑布:位於沙拉灣瀑布下游,落差約20公尺,瀑水從砌割石壁中流出,宛如從石壁中噴出一般。這裡的水潭比撒拉灣瀑布還寬廣,景色絲毫不遜於前者。但獅王瀑布因路線不明,路況又差,加上回程是上坡,約要二個小時才可回起點,除非請住在舊筏灣的原住民帶路,否則不要輕易自行前往(維基百科)

_DSC0133

細滴,坐在石壁上養精蓄銳,對面才是剛剛下切之處。(有辦法帶吃的來就該能帶走垃圾)

_DSC0148

爬上去又是一個考驗,到中途休息一下,再回望這迷人景致,飛龍在天

_DSC0164
大貼壁瀑布:或稱「排雲瀑布」,位於凸大腦瀑布瀑布下游處,落差近50公尺。於瑪筏道路遠眺,可見上游處的凸大腦瀑布,中段河道數處跌宕,接連大貼壁瀑布,終至沙拉灣瀑布旁匯入射鹿溪,近550公尺的落差,氣勢非凡(維基百科)

_DSC0166

_DSC0165

走到無路時,可看見寫有馬拉灣瀑布的石頭,旁邊是下切射鹿溪入口。

_DSC0168

下切小路

_DSC0179

左邊可見剛剛待著的石壁

_DSC0178

展望沙拉灣瀑布上游的溪谷與射鹿吊橋

_DSC0170

因風災損壞的射鹿吊橋

_DSC0169

昔日前往巴達因(高燕部落)的射鹿吊橋。

_DSC0176

可涉溪前往大貼壁瀑布與凸明赤腊瀑布,凸明赤腊瀑布:位於沙拉灣瀑布的上游,舊平和社東方的射鹿溪谷,落差逾百公尺,水量充盈,氣勢澎湃。溯溪愛好者間又稱之為「射鹿溪百米瀑」,為近年來新興的溯溪地點

_DSC0171

過溪有拉繩

_DSC0174

在不知前往凸明赤腊瀑布需費時多久跟裝備不足,就放棄一探究竟。

_DSC0175

就慢慢欣賞美景吧

_DSC0173

_DSC0180  

_DSC0177

回程時,霧氣壟罩,等天氣好時再來囉。

_DSC0182

瑪家鄉導覽圖

_DSC0014

>>瑪家鄉景點<<

周邊景點

>>萬巒鄉景點<<

>>泰武鄉景點<<

>>三地門鄉景點<<

>>內埔鄉景點<<

>>長治鄉景點<<

 

arrow
arrow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