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義鄉鄉民係屬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群;丹林村舊名察拉細(calasiv),是來義部落的勇士沙辣阿子(saraac)率領其家族遷入而形成的聚落。其部落的原名亦含英勇威武之意。民國42年10月由舊紮拉西夫部落遷移現址,民國44年間行政區域調整由原來義村分轄獨立成為「丹林村」,並於民國51年10月與義林村分村。
語音腔調分為紮拉西夫音(1~4鄰)及加拉阿夫斯音(5~6鄰),居民熱情好客。
來到丹林村遇到三叉路,前方上坡道路可到棚集山第一第二登山口,右轉道路通往文樂村,左邊道路可到後山。
集會所旁的牆壁有丹林步道導覽圖
走入丹林社區沿途的彩繪壁畫有濃厚的排灣族部落特色
棚集山位於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為屏東縣熱門登山路線之一,棚集山可由前山或後山攀登,縱走一圈約4至5小時,是一條休閒兼具鍛鍊體力的登山路線,
前山↓第二登山口,機車可往前騎一小段到停車場
經過第二登山口往左轉彎可到第一登山口,有私人收費停車場
屏東小百岳:棚集山 非常熱門的登山路線,與恆春半島的里龍山、瑪家笠頂山(瑪家鄉~沿山公路之笠頂山登山步道(三角點+賞桐花) )合稱屏東三大郊山
從第二登山口出發
不管從第一或第二登山口都會來到產業道路,一旁有自助式販賣農產品
右為登山口
上坡後遇到叉路,看是要左去右回還是右去左回都可通行或原路返還。
下圖是取左是大眾路線~丹林步道
先取右水泥爬坡路線
2015年五月來過一次,那時已經錯過桐花期,2016年四月底再來一次,總算看見桐花了。所以此篇遊記會有去年所拍照。
上坡挺累人,但已經可展望屏東平原了
一個大轉彎來到三叉路,取右上那條走懸崖小徑(腰繞路)比較平緩好爬,左邊水泥路超陡。右下那條是死路。
第二次登山試走左邊水泥路
直走上坡後遇叉路取左
邊走邊看
到叉路可展望來義林邊溪風景,右邊轉過去是電塔,左邊不知去哪故回頭。
俯瞰古樓部落(來義鄉~古樓部落/喜樂發發吾公園/二峰圳之旅 )
丹林吊橋(來義鄉~丹林吊橋/神鷹瀑布/失落的大峽谷 )
來義高中
桐花
林邊溪
屏113陸橋
遠處的185沿山公路陸橋
看完風景回到三叉路走懸崖小徑(腰繞路)
展望屏東平原
屏113陸橋跨尖刀尾溪
芒果樹
走累了有大石頭可坐
這條路徑的油桐樹沒有很多
步道狹窄有拉繩,交會要靠邊禮讓。
消防隊設的數字,有狀況才知所在位置區域。
尖刀尾溪是林邊溪支流
對岸的油桐樹
來到叉路取左往上爬,右邊是死路。
相思樹林
中途有個休息點,山友放了一些椅子在此供大家休息,並可展望林邊溪與尖刀尾溪交會處風景,視野遼闊。
山上吹著風非常舒服,休息一下繼續往上爬。
遇到山友要有禮貌問聲好
一路陡上不輕鬆,還好有繩子可拉
上到稜線取右
走稜線就很悠哉了
山友設置了幾處可供休息的棚子
來到三叉路取中間路線才是前往登頂三角點,不熟的人千萬別亂走,跟著山友或問人。
繼續走山腰路
考考眼力↓下圖中間有隻小動物,看的出來嗎?
2015年跟著兩位大姊一路邊走邊聊
途經休息點視野不錯
野牡丹花
因拍花而發現葉背有隻昆蟲,特別指給兩位大姊看,也許是甲蟲類,大姐上山數次都沒認真看過小動物。
地上又有一隻
大姊帶我到他們常去的休息點
這條↓是另外上去三角點的路,但最後決定不去攻頂
下切後來到一處平台可展望屏東平原,2015年並未登頂就打道回府了。
2016年四月底在三叉路前的一個休息蓬,有棵油桐花掉滿地
大蜘蛛
又來到三叉路取中路
邊坡滿地桐花
牽牛花
因為下雨了,放棄登頂,回到之前的桐花休息蓬,與一個來自高雄鳥松的山友大哥閒聊,等雨停後他繼續登頂,我是來拍桐花,先前提到左去右回,一開始取左上來就會就會來到這,所以我是右去左回下山,就一路走大路。
2015年大姊也是報我這條比較多桐花,果然沿路都可見到桐花。
野牡丹花,哪裡比較多呢?請看牡丹鄉~高士佛部落「春天!野牡丹」花季活動
來到第一個涼亭,一旁有小路不管,繼續走大路,以免迷路
來到第二個涼亭,有山友的裝備就丟在桌上,人不知跑哪去了。
對面有往上爬的小徑,不知去哪故忽略。
真可稱之賞桐步道,也不一定要登頂,走丹林步道到可展望風景的休息處,吸收芬多精半天就可下山了。
一路就回到一開始取左的叉路,下次就走這條上三角點囉。棚集山三角點無展望,可連接好幾個山頭就不提了。
回到丹林部落大馬路邊,可俯瞰丹林大橋
>>>來義鄉景點<<<
周邊景點
>>>泰武鄉景點<<<
>>>萬巒鄉景點<<<
>>>潮州鎮景點<<<
>>>春日鄉景點<<<
>>>新埤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