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來義鄉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來義鄉鄉民係屬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群;丹林村舊名察拉細(calasiv),是來義部落的勇士沙辣阿子(saraac)率領其家族遷入而形成的聚落。其部落的原名亦含英勇威武之意。民國42年10月由舊紮拉西夫部落遷移現址,民國44年間行政區域調整由原來義村分轄獨立成為「丹林村」,並於民國51年10月與義林村分村。

_DSC0197

_DSC0012 

語音腔調分為紮拉西夫音(1~4鄰)及加拉阿夫斯音(5~6鄰),居民熱情好客。

_DSC0008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和村 自民國48年間由高見與白鷺二村合併後遷至現址,是來義鄉最南端的部落,南和村之名則以兩個聚落的民眾遷移至此後結合成為南邊的夥伴之意。由185縣道沿山公路力力溪橋旁接屏115鄉道到南和村。

力力溪每到秋天長滿芒花,上游為力里溪,下游為林邊溪。

_DSC0017

屏115鄉道堪稱芒果公路,道路兩旁都是芒果園,看到叉路,指標牌往右進南和村,左邊通往望嘉村。

_DSC0127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林吊橋,全長305公尺,橋面木條共有1308階,為台灣第二長吊橋,但單跨距(中間無吊柱)仍居全台第一。

吊橋位在來義丹林部落下方,是最靠近平地的吊橋,站在吊橋上遠眺大武山,青山綠水,黃昏時看夕陽西下,很有情調。

夏季時水量豐沛,大後溪、來社溪常因溪水暴漲造成河床巨大改變,潛藏危險,故以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的的枯水期為最佳的造訪季節。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屏東縣來義鄉屬於排灣族的「拋茅馬克」群,意思是「祖先發祥地」,但在現代文明的衝擊 下,仍保持著古老的排灣習俗。據來義國小資料,古樓部落族語名稱是kul jal jau,日治時期部落戶數達到五百戶,人數有三千人,部落的勢力很強大,日本人怕難以控管,進行人口遷徙及分化,分成五次集體遷徙,將族人分到台東縣金峰 鄉、達仁鄉;屏東縣來義鄉則分到南和村及舊古樓村,民國四十二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又將舊古樓部落遷村到目前的居住地,在古樓部落有戶數三百八十三戶,人 口數一千三百八十九人,比日治時期少了很多。

古樓村的五年祭能歷久不衰,靠的是競爭。最古老的頭目家族吉零,日據時面臨新興的崔路福坎家系挑戰,於是雙方各擁派系,在重要祭典互相較勁,結果當其他部落正在流失傳統,古樓的五年祭卻一次比一次盛大。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