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海漁港位於屏東縣恆春半島東南岸之滿州鄉,附近沿海漁業資源豐富。71年度起由省政府撥專款 1,000萬元開始興建,以鼓勵漁民從事漁撈事業。旋復由漁業局在第一期漁港建設方案中(72年至75年),編列經費 3,500萬元,計實施五期工程辦理完成海堤277公尺、碼頭306公尺、泊地0.74公頃,水深-3.0公尺、擋土牆 202公尺及檢查哨等。於83、84年度分別編列7,000萬與 5,000萬元,計完成新建北防波堤140公尺、突堤碼頭30公尺、泊地浚挖等,完成後對改善港內穩靜,功效顯著。 資料來源 漁業署

_DSC0263

_DSC0264

屏東滿州鄉港口村有一處奇怪的地名叫「啞口海」又稱「啞狗海」,現已改名為「興海漁港」。

_DSC0100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蝶翠谷位於美濃區廣林里,屬於高屏溪上游,曾經是台灣重要鳥類棲地之一,翠谷內的環境提供了黃蝶幼蟲充分的食草及成長空間,也能供應成蟲及每個階段所需,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淡黃蝶出現在翠谷之間。

_DSC0011 

請勿游泳戲水告示牌,每年都發生溺水事件,不可不慎。

_DSC0007

展望雙溪橋下游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頂自然公園位於墾丁森林遊樂區旁(2012墾丁森林遊樂區 ),面積128.7公頃,長在礁石上的樹木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雕塑出自然盆景狀的藝術傑作,令人讚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園內並有豐富的動植物、石灰岩洞、數處視野良好,綠草如茵的草生地,及珊瑚礁岩裂縫造成的一線天景觀,皆極具觀賞價值。(墾丁官網http://www.ktnp.gov.tw/Default.aspx)

_DSC0125

社頂,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為排灣族的一個部落。該部落古稱龜子甪社南排:Kuarut;台羅:Ku-a-lut),因地居瑯嶠十八番社之中最高處,故而稱為「社頂」。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規劃下,將社頂的居民自原居住地遷出,劃設出面積廣達128.7公頃的社頂自然公園,以高位珊瑚礁生態及開闊的視野為主要特色。

社頂公園遊客中心

_DSC0126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昔稱華僑市場,座落於東港渡船頭邊的黃昏市場,佔地近1500坪,係外觀二層樓建物主體,因提供各式各樣現撈且物美價廉的海鮮魚貨而遠近馳名,攤位數達四百多個,目前已集中規劃為鮮魚區、生、熟食區、漁特產區及美食攤,除了有琳瑯滿目的生猛海鮮美食,可任君挑選外,更可以漫步到頂樓觀海廣場,喝杯咖啡或涼飲,吃點海鮮美食,吹吹海風,欣賞展演,品味浪漫、奔放又自由的漁港風情。(東港漁會官網http://www.tkfisher.org.tw)

_DSC0004 

東港立體停車場地坪寬三十公尺、長約七十五公尺,興建為三層樓鋼骨停車場,經費八千六百餘萬元,可停一百四十四輛自小客車,由於東港立體停車場緊臨華僑市場,停車場設有天橋可以連接兩棟建築,民眾駕車停入立體停車場後就能直接走到華橋市場上方,人車分道不但安全,同時解決朝隆路交通混亂。(預計2017年七月底前啟用,以現場公告為主)

_DSC0003

_DSC0006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筏灣部落是排灣族與魯凱族祖先的發源地,位在海拔800多公尺的山區,具有依山面海、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與射鹿部落、好茶部落及高燕部落隔著隘寮南溪互為依鄰,遠方盡處即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不僅可以杜防外敵侵擾,還是一處與世相絕、景色優美的地方。 

_DSC0079

_DSC0089

_DSC0081 

_DSC0074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屬於排灣族,南田部落Liubetj是臺東境內最南端的部落,南田是一個依海而建的村莊,早先的名稱是「爛田」或「難田」,可想而知這裡土地貧瘠,沒有豐碩的農產。

_DSC0010 

南田村沿海綿延約有十公里,台26線為主要道路。

_DSC0031 

_DSC0026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佳義部落境內的笠頂山是北大武山支脈,靠近屏東平原的尾稜,峰頂海拔659公尺,為台灣小百岳之一,又名笠置山。該山峰地處東港溪與其支流牛角灣溪的分水嶺上,立有三等三角點7109號。因為山形貌似一頂斗笠平置在雲上故名之。是屏東假日登山人數最多的山岳之一,因登山客以上班族為主,故有「公教山」之稱。不僅攀爬容易,風景絕佳,抵達山頂稜線時,三角點在即,坐在樹蔭下,眺望遠處,視野極佳,高屏平原盡收眼底。

_DSC0002 

車子可停私人停車場或是往前快到登山口,路旁可停車,但很快就塞滿了。

_DSC0001 

笠頂山登山口共有四處,皆由185縣道切入,前山之1號與2號步道路況較平緩,單程約1小時至1個半小時,適合闔家郊遊;後山3號步道路況陡峭,坡度均在40度左右,直線攻頂,單程約40分鐘到1個小時,深具挑戰性,是登山客的體能訓練場。2號登山步道是大眾路線,由佳義國小後門之道路進入,前半段路況較平緩,一路可飽覽佳義村全貌及老埤與龍泉一帶聚落,屏東科技大學校區景物也清楚可見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澄清湖原名「大埤」,係曹公圳之一支流,初為調節農田灌溉之用。至日本據台末期,為因應軍事及重工業生產用水需要,乃於民國29年開始利用曹公圳,將原水引儲湖內,並增建供水設備,民國43年易名為「大貝湖」,於是以環境園林化為目標開始規劃,並與農村復興委員會(今之農委會)合作造林,辦理水土保持工作及建築堤岸道路。至民國52年改名為「澄清湖」,進入澄清湖觀光大門就可以看到兩棟中國式的建築物 ,兩棟皆為水族館,左側為淡水館,右側為海水館。目前海水館因為海水滲透腐蝕鋼筋,而列為危險建築物不對外開放,目前只剩下淡水館仍保持營運免費

_DSC0001

_DSC0005  

澄清湖由於歷年不斷整建美化,湖光山色,風景清幽,頗具林園之勝。於民國四十九年九月奉准開放為觀光區、而今聞名中外,遊人日增,並設有負責管理及服務事宜。湖區總面蹟三百餘公項,湖面103公項 

_DSC0159

文章標籤

阿凡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